中美教育最全对比,让人惊心!

首页 /  家庭教育  / 中美教育最全对比,让人惊心!

中美教育最全对比,让人惊心!

发布: 青年励志网  栏目:

家庭教育

 标签: 中美 , 教育 , 最全 , 对比 , 惊心    日期:2016-04-16

本文为Dr.Terry所写,他青少年便保送北大、后又在美国三所大学分别获得两硕士学位和一个教育学博士学位,华丽丽的履历背后,是他在亲历的跨文化交际中,所洞察到的中西方教育的差异。

观点犀利而独到,或许甚至可引起争议。但,Dr.Terry这些观察可贵之处在于:用“略带偏见”一针见血的概括,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深度思考。

1.本质-孩子的梦想VS父母的期待

"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,而非适应现实。"——西塞罗

2.最显著的特点-扬长式教育VS补短式教育

孩子在一件事情上成功所产生的自信及其带来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。

3.动力-兴趣爱好VS改变命运

由兴趣引发的学习动力一定比功利的目标引发的动力更持久而有力。

4.终极目标-成长VS成功

过程导向的努力比结果导向的努力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5.关注点-未来,明天,无限远VS脚下,眼前,每一天

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15年后的成功,而不是现在某一科目的成绩。

6.教材使用-为资源VS为纲领

一个好老师一定不会被教科书捆住手脚,教材是给代课老师准备的。

7.训练能力-信息处理VS记忆

在知识爆炸的年代,学会如何获得、过滤、分析、使用信息才是关键。要进行更高等的智力行为要有坚实的记忆力基础,但绝不能停留在那。

8.老师的角色-生本,组织者,促进者VS师本,传道授业解惑

老师如果不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功能,也会像公交售票员一样被淘汰。

9.根本手段-点燃一把火VS灌满一桶水

找到每个孩子胸中那个小火星,给Ta氧气和空间,Ta就会熊熊燃起。

10.作业-团队项目VS重复做题

没有人能比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更努力。作业不在量,在于做什么。

11.测评目的-形成性,反馈,修正,补充VS总结性,淘汰,升学,惩罚

厨师在做菜的过程中能尝出问题并及时修正就不至于招到食客抱怨。

12.测评方式-课堂讨论,口头报告,视频制作,课外探索,论文发表,项目设计,读书报告,野外考察,社会实践,公益劳动VS考试成绩

很多大学拒绝看AP成绩,因为已经意识到学生为得到高分所付出的代价。

13.答案-多元,开放,包容VS唯一,二元,标准

其实找到答案的根本意义是为了提出更多的问题,引发更多的思考。

14.给孩子什么-一个启发VS一个总结

大人们习惯性的把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和徒劳的希望传授给孩子们。

15.学校评估-课程,师资,课外活动,多元族群,学生社团,发表文章,奖学金比例,校友捐款。。。。VS升学率

升学率为学校赢得声名从而吸引更多家长。

16.家教-做家教VS找家教

帮助孩子同时也削弱了Ta自助的能力,助人的过程却能获得很多力量。

17.“好学生”-小帮手VS班干部

我们需要更多有责任感,乐于助人的人。

18.假期-打工,旅行,体验VS补课,补课,补课

直到高一休学那一年,我(Terry)才终于有时间读书、旅行、弹吉他、思考、做白日梦。

19.安全-冒险VS免责

如果你真的不想让孩子蹭破一点皮,就干脆把体育课和春游也取消吧。

20.竞争-团队胜利VS个人输赢

丛林法则能否一直奏效暂且存疑,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许会为人生增添更多助力。

21.表扬和鼓励-太泛滥VS太吝啬

言传不如身教,别忘了自己,做最好的自己,才能成为最称职的父母。

22.玩-人权VS特权

永远不要把学习放在玩的对立面,其实误用时间比虚度光阴更可怕。

23.志愿者-真心行动VS任务

只有发自肺腑,用心用智的援助行动才会让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温暖。

24.获得-关心,援助,馈赠VS接受,索取,哭闹

通过付出获得的成长的价值远远高于通过索取得到的成绩上的进步。